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鹿城要闻  -> 正文

思发展系民生!2024年人大代表议案建议精选来啦

来源:  发布时间: 2024-02-06 17:16:14

在今年区两会上,来自各界的人大代表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发挥自己的专长,为全区各领域的高质量发展谋划一揽子“金点子”。现精选2024年区人大代表议案建议,让大家从中领略人大代表为民生福祉代言、为城市发展谋划的热情与担当。

图片

要素保障再加力 老年友好拓新天

江衍妙

摘要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鹿城区常住人口为116.72万人,60岁及以上人口为18.7839万人,老龄化率和增速全市最高。如今,全区要素发展不充分、服务质量不高、银发经济产业链不强等问题日益突出,医康养服务体系的建设、社会保障要素保障力度与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之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建议

(一)加快构建银发经济产业链发展机制,加大专项政策的支持力度。加快转变养老产业发展和服务体系建设思路,从“机构为补充”调整为“机构充分发展”,并将发展养老服务业纳入“强城行动”发展总体规划。加快公办保障性养老机构建设,探索落实国有地块引进优质的民营资本合营养老机构。

(二)加快优化养老基础设施的发展布局,促进养老空间的充分供给。要加快实现街镇级养老服务中心全面覆盖,加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打造真正的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服务。

(三)加大政府投入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的多方协同合作,探索养老创新模式。加大力度鼓励社会力量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大力发展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积极推广康养体系试点建设,融合创新养老服务新供给。

(四)加快实施“一专两转”的养老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养老服务专业人员的供给力度。积极寻求本市的职业院校、培训机构等合作定向委培,出台政策鼓励培训机构为老年人家庭成员开展护理技术、应急救护培训。

(五)加快落实养老服务保障要素,丰富“老有颐养”民生幸福的服务体系。加快出台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和指导目录,建立健全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体系、养老服务补贴制度等,积极探索推行“智慧养老+居家养老”的创新模式。


完善综合交通网 赋能滨江商务区

黄甬瓯

摘要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是民生工程、发展工程,对促进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滨江商务区承担着温州经济腾飞、大温州都市圈崛起引擎的重任,区域各地块不断建成投用,片区车辆通行流量日益上升。然而,现有的城市综合交通网还存在道路通行效率不高、慢行交通系统不完善等问题。

建议

(一)加强城市道路的使用引导。优化片区交通道路的斑马线、红绿灯规划设置,完善局部路段限速管理,加快核心区地下车行环线的建成投用,织密道路“毛细血管”,疏解主要交通干道的通行压力。

(二)动态调整公交线路。建议增加直接前往动车南站、火车站且无需换乘的快速公交,强化会展中心始末站的公交换乘枢纽功能。开通瓯江路沿线特色微公交,加强CBD商办楼宇与周边景点、文创园区、商业综合体的串联,丰富观光游览游线。

(三)开辟水上交通路线。充分利用温州独特的瓯江航道和塘河水系,尝试设计开通连接五马历史街区、江心屿、南塘、七都等区域的特色线路,让市民游客既能利用水上交通实现不拥堵、准时到达的出行愿景,又能在船上享受到特色山水景致。

(四)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科学编制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结合道路沿线功能布局,统筹城市各类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优化配套设施规模、布局以及设计,推动多种交通方式融合发展,提升区域交通整体运行效率。


赛事经济耀七都  添翼未来科技岛

邹永迪

摘要

七都岛开发分为两个版块,岛西(温州大桥以西)围绕“国际未来科技岛”项目进行打造,致力于构建一个科技创新高地和区域性金融中心;岛东(温州大桥以东)则是文旅版块,强调生态、文化和旅游资源的整合发展。然而,东西两板块在开发规划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缺乏有效的联动。举办适宜的赛事,发展赛事经济,可以作为七都岛东西部联动发展的重要手段与突破口。

建议

(一)重点打造特色精品赛事。结合七都岛发展规划,举办地方特色的体育赛事,例如国际象棋、温马、温网等。同时,引进中国街舞联赛、NEST全国电子竞技大赛、中小学科技竞赛等全国性的科技文化类赛事。

(二)招引培育本土市场主体。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参与赛事经济,引进一批、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赛事运营企业。通过提供培训、孵化等服务,提高赛事服务水平与竞争力。

(三)加快赛事基础设施建设。为提高赛事条件和利用率,要完善岛内外的交通、住宿、餐饮等配套设施,提升选手和观众的参赛体验。同时,考虑将建设综合性场馆纳入规划中。可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建设,推动场馆向社会开放,让更多人受益。

(四)优化赛事经济政策环境。完善赛事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为企业与社会组织举办赛事提供便利。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降低赛事运营成本,包括税收减免、场地租赁优惠、人才引进补贴等。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引进国际先进赛事技术,提高赛事品质与观赏性。


创业平台强孵化  专精特新破壁垒

陈正远

摘要

在各项政策支持下,鹿城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蓬勃发展,上升到了新的高度。但是,现阶段在该领域仍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主要表现为:企业多处于产业链中下游,为大企业、大项目和产业链做配套,业务单一,增长乏力;研发投入成本高、高质量专利持有量少;企业成长过程默默无闻,得到的资源支持和扶持力度还不够。应加大创业孵化平台培育力度,积极引导更多中小企业走上“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建议

(一)强化知识产权布局,提高企业赋能精度。创建企业交流平台,将各类创新创业资源汇聚,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交流,以及企业与政府相关部门、企业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之间的交流;避免信息不对称对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关联企业之间可借助这个平台进行有效沟通,在知识产权上实现合作共赢。

(二)进一步培育“专精特新”创业孵化平台,加强“专精特新”培育发展体系。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社会各方面在实施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计划时,将培育创业孵化平台企业一并考虑进去,将其列入与高新技术企业同等政策奖励对象,并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创业孵化平台的资金支持。

(三)强化企业创新能力,构筑数字化竞争新优势。要支持“专精特新”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牵头组建的创新联合体,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企业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加快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实现数字化技术创新突破。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技术成果产业化运用的支持,在项目招标方面,进一步打破壁垒,放宽限制条件。


分级诊疗优机制 提速推广医联体

马美萍

摘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医疗体系面临着诸多挑战。鹿城区自2021年推动城市医联体建设试点工作以来,把城市医联体建设作为深化医改、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重要抓手。建议相关部门完善医联体配套体系机制,针对薄弱环节精准施策,加快推进医联体健康快速发展,更好应对人民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让群众能够享受到优质、便利的医疗资源。

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医联体协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政策举措,加大财政投入,完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充分发挥市级三甲牵头医院的技术辐射与带动作用,完善牵头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工协作和绩效分配机制,逐步实现牵头医院与成员单位服务共同体、责任共同体、管理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

(二)加快医联体信息互联互通局面的全面形成。打通上、下两级系统信息共享端口,依托信息平台逐步实现各医疗机构之间就诊信息规范使用、共享调阅和动态更新。推进5G云诊室、远程诊室实施,利用5G技术提高医院服务效率,进一步满足群众医疗需求。

(三)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人才队伍建设。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完成医联体人才战略培养的规划设计,建立相关人才激励机制。出台留岗补贴政策,打通完整的职称晋升通道,并减免基层医务人员个人所得税。将基层医务人才培养、技能培训、入职补贴、岗位津贴等方面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把基层医疗机构和医疗职业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

(四)探索智能化医联体建设。积极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科学技术,通过各部门协同工作,实现数据共享、实时监测、动态管理、智能研判、超前干预,在医疗上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资源、更便捷的渠道。


红色资源增声量  壮大本土研学旅

薛勇

摘要

通过红色教育基地参观、红色文化体验、红色主题教育等形式,增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精神,是一种全方位的教育模式。鹿城红色资源丰富,拥有田塘头村、江心屿等10余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但是调研中了解到,从外地前来开展红色研学的中小学比较少,鹿城的中小学也热衷于组织赴外地开展红色研学,本土红色资源被“闲置”。

建议

(一)研究出台鹿城区研学旅系列标准和课程指南。深入研究鹿城红色资源,开发适合中小学生和幼儿园的本土红色研学课程,既可作为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指引,也可作为相关社团组织研学活动方案制定的重要参考。

(二)深挖用好提升现有红色资源。鹿城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遍布全区,参观人数不等,接待研学能力也参差不齐。建议进一步盘点升级既有红色资源的接待研学能力,面向不同学龄阶段的学生推介合适的研学活动,注意考量实践计划、参观路线、参与度、活动效果等多方面因素。

(三)打造一批有特色的本土研学旅基地。依托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原有参观、讲解为主的基础上,结合培养青少年吃苦耐劳、坚韧朴实、勇于挑战、攻坚克难的品格,增强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教育的体验感。并结合红色资源附近资源,共同打造“红色教育+生活体验”的研学旅基地,使红色教育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加强“红色+”新业态新产品开发,吸引海内外学子来鹿开展红色研学。加强本地红色资源的宣传,以“红色+生态”“红色+民俗”等形式,促进红色文化与相关文化、产业一体化发展。开发红色研学文旅产品,邀请海内外学子来鹿开展红色研学之旅,促进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为提振经济贡献红色力量。


版 式  廖益凡

责 编  黄亦慧

审 核  蔡志坚

监 制  林 梅

总监制  金明月

更多鹿城新闻

图片新闻

更多视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