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鹿城  -> 正文

家乡端午情

来源:  发布时间: 2020-08-10 09:17:04

  在祖母辈依然健旺的那些年月,白鹿城的居民们保留着最为纯粹的本土风俗,端午节就是其中之一。
  都说这个节日的来源是屈原的生平事迹,但春秋时期,温州属越国,离楚地还是相当远的,在与屈原为血亲的雄才大略的楚成王眼里,越王勾践大约也就是蛮夷之邦的一个酋长,虽然他也曾获得“春秋五霸”的提名。所以温州人过端午节时,也只是把纪念屈原这个意义泛泛地讲给孩子们听,然而,老一辈的鹿城人在这个风俗的具体操作层面上却极为虔诚——那是源于一种对生活达到虔诚程度的热爱。
  我奶奶操办端午节是用了整个身心投入的。当时我们住在市区大厅巷的一座老宅里,端午节早上,全家大小还在游仙梦中,奶奶已经起身了,梳洗毕,首先拿两支菖蒲叶做成宝剑的样子,斜斜地钉在朝外的门面上。仅此一举,这天仿佛开始进入《聊斋志异》的奇妙世界。她开始在大门外的八仙桌旁忙活:洗好粽叶,安排下糯米、肉馅、蚕豆馅、蜜枣馅……房梁上系着绳子,那是预备系包好的粽子的。不多时,一家子都已起床,爸爸、妈妈、姐姐、弟弟、我,加入包粽子的行列,隔壁邻居有来帮忙的,在弥漫整个大院的粽叶混合着糯米的清香中,边愉快地交谈,边把一只只包好的粽子系在房梁上垂下的绳子一端,不多时已有了沉甸甸的一束。此时是孩子们学手工的大好时机,因为这些亲人、邻居们除了常见的正四角形粽子外,还能包出三脚粽、长脚粽、方形粽、条形粽……他们纷纷跑来练手,奶奶说传统的粽子谜给小孩子猜,更是启迪智慧。
  这一整天,满院子的十来个孩子,脖子上均挂着五颜六色、式样各异的蛋袋——出自女性亲人的巧手,里面盛着鸡蛋、鸭蛋、鹅蛋,到处找伙伴撞击,比拼谁的硬,撞输的那个赢得了马上吃掉的口福,任那个胜利者得意地来回炫耀……中午的饭菜照例是比往常丰盛的,却必要喝雄黄酒,据说是防蛇虫,还要把这怪味的酒喷洒在台阶上,涂抹在小孩们的前额、太阳穴上,也是为了同样的目的——既然一部《白蛇传》的故事耳熟能详,我们都深信不疑。粽子!到下午,一锅锅各种口味的粽子出炉了,孩子们大快朵颐,此时似乎已完全忘了追究这是为了纪念谁,只有一股对生活的真切满意缠绕在在舌尖,沉淀在心底。
  “西湖邀赏争标日,多少珠帘不下钩。”北宋杨蟠在鹿城为官,写下了描摹温州端午赛龙舟盛景的诗句,如今第一千多次的龙舟竞渡,依然鼓声阵阵,人山人海,白鹿城的居民们在此尽情宣泄着生命的活力和快乐。
  十多年后,奶奶仙逝了。每年的端午节,爸爸妈妈还会在家里做粽子,依然很好吃,但在鹿城的这个日子里已愈来愈鲜见雄黄酒、蛋袋……外形精美的粽子依然可以看到,但更多的是发在微信群里的相互祝福的图片,而三角粽等非典型粽子确已不见踪迹,鹿城的端午节,像世上任何事物一样,不可阻挡地变迁了。每当又一年端午到,我就不由自主地想:鹿城人,真可以建一个端午节博物馆——不需要太大的地方,但这里应该有各种蛋袋、各种粽子、各种龙舟,凝固住家乡亲人的爱,象征着鹿城人对生活的执着,沉淀为集体记忆——只要这些记忆犹在,对生命就不会失去勇气和信念,对家乡的眷恋也因此万古长青!

  文/周红寰

更多鹿城新闻

图片新闻

更多视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