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鹿城概况  -> 正文

人文景观

来源: 鹿城新闻网  发布时间: 2019-11-25 10:46:52

  依山傍海的优越环境和源远流长的传统历史,形成了鹿城得天独厚的人文景观。

  【江心孤屿】,俗称江心屿,位于温州市区北面瓯江之中,总面积约7万平方米,东西长,南北狭。古时为两个小岛。南朝宋初郡守谢灵运曾登上孤屿,写下“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名句。江心屿遍布殿堂亭榭,甚富古迹,且古木葱茏,风景秀幽,向有“瓯江蓬莱”之称。各代诗人题咏诗词就有500余首;如唐代诗人李白、杜甫、孟浩然、张子容、韩愈、张又新等均有名篇佳作咏及孤屿。 

  江心屿主要景点【江心寺】为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重建,正柱联为宋王安石撰并书。后殿三圣殿,殿额与对联皆为弘一法师所书。寺院大门两边有题为宋王十朋撰书的叠字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yun, zhao chao, zhao zhao chao ,zhao chao zhao san;chao chang zhang, chang chang zhang, chang zhang chang xiao”)。由书法家方介堪正楷重写。寺周古木参天,景色清幽。1983年列为全国对外开放142座重点寺院之一。

  此外,江心屿还有东西二塔、宋文信国公祠、浩然楼、兴庆寺、澄鲜阁等景点。

10002991_973608.jpg

江心屿 周建树 摄

  【天宁寺】  

  旧名报恩孝光禅寺,在今鹿城区天宁巷底。宋政和间(1111~1115)改今名。明初逆川大师受戒于此。景泰(1450~1456)后多次修建,俗谚说“外有护国、太平,内有嘉福、天宁”的温州城内城郊四大寺院,此为其一,今仅存一殿。

  【东瓯王庙门台】

  在今鹿城华盖里。为纪念西汉初东瓯王驺摇,明成化十三年(1477)改东岳庙为东瓯王庙。今存砖石结构门台。门台平面呈八字形,悬山造顶,三间式,通面阔9.8米。青石台基高0.4米,中间设垂带踏跺。明间门额中嵌楷体直书“东瓯王庙”青石匾,左右次间作成照壁式。1985年照原式维修。

10003012_342327.jpg

东瓯王庙 周建树 摄

  【杨府山东汉墓】

  在今鹿城区杨府山南坡,1958年发现,计发掘3座。为券顶砖室墓,平面呈长方形和带甬道凸字形二种。出土陪葬品有印纹灰硬陶罐、红硬陶罐、青釉双耳瓷罐、双耳瓷洗及五管瓷瓶等。

  【雨伞寺两晋墓】

  在今鹿城区双岭牛岭村雨伞寺地方,1958年配合基建发掘。计发掘元康三年至升平三年间(293-359)两晋墓葬14座。墓葬形制多为长方形的刀形券顶砖室墓。出土陪葬品有西晋青釉瓷双耳罐、洗、水注、虎子、黄釉瓷盘口壶;东晋青釉瓷罐、钵、洗、鸡首壶、盘口壶、杯、碟、碗、水注、唾壶,黄釉瓷鸡首壶、盏、钵、点彩鸡首壶和黑釉盘口壶等。

  【杨府山两晋墓】

  在今鹿城区杨府山南坡,1958-1960年配合建设数度进行发掘,计有两晋墓葬10多座。墓葬形多为带甬道凸形和刀形券顶砖室墓,出土陪葬品有青釉瓷笔筒、双耳罐、鸡首壶、四耳罐、点彩水注、三足砚台、盘口壶以及金质小狮子等。

  【南宋叶适墓】

  在今鹿城区海坛山支阜慈山南麓。1940年被盗,出土龙泉瓷墓志一方,上书"大宋吏部侍郎叶文定公之墓淳祐十年吉立"。1956年,墓经重修,分坟坛、拜坛与墓室,设有石供桌,周围青石栏干;墓室前立"宋叶水心先生之墓"碑一方。1981年,按原墓形制东移30米重建,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 

  【横井】

  在今鹿城横井巷52号宅前。始凿于晋,井内东面一石横刻“天宿”二字,与晋太宁间建郡城同时“凿二十八井以象列宿”之说吻合。后以整修,今井壁镌“至正庚寅(1350年)腊月”等字。井栏呈六角形,用六块青石板合榫作成;井壁用青砖砌成圆筒形,内径1.46米。井深约10米。久旱不涸,清洌甘美。

  【铁栏井】

  在今鹿城铁井栏7号宅旁。呈圆形,井栏铁铸,下圈铸于北宋元祐六年(1091),上圈铸于南宋庆元四年(1198)。清咸丰元年(1851),外周以青石,口沿用扇形青石板平铺成环形井唇。井栏外形弧肩鼓腹,别致雅观;井壁用青石垒砌,井深约5米。水泉清冽,常年不枯。

  【积谷山摩崖题刻】

  在今鹿城中山公园南端。据记载,积谷山题刻多达四五十处。80年代调查尚存:“云根”二大字,在春草池东南巨石上,字径2米余,明竹岩(王诤)书。“气如虹”三字,在“云根”题刻对面峭壁上,现代郑岳书;右下侧又隶书“东山”、“甲子”等字。“瓯社”二字,在东山书院旧址岩壁上,隶体横书,清瓯海道尹林鹃翔书。“岩前春草萎萎色,岩上春风淡淡阴。数百年来无谢客, [ ][ ]依旧到今”诗刻,在飞霞洞内右壁,5行楷书,宋天圣十年(1032)永嘉主簿曹观题刻;旁又有:“重刻孙谢二公诗”,宋皇佑四年(1052)十月十五日温州知州刘述书;还有福建路转运使边调天圣七年(1029)正月十六日题名,永嘉令吴君平元佑二年(1087)冬至后一日题名,以及“飞霞洞,东汉刘根隐此得道,曾乘赤霞至天台山访紫灵君,故有飞霞之名……”题字,飞霞洞左壁题刻有:至和二年(1055)十二月,郑赓、王奎珍、林瑾、沈洪等题名;熙宁庚戍(1070)秋八月二十八日,永嘉提点刑狱度支郎中任逢、郡守尚书郎黄贲口、通判尚书郎齐景情等题名。“谢客岩”三大字,在飞霞洞旁岩壁上,隐约可辨;旁有宋谢泌诗刻:“远孙泌述:‘旧刻岩前文字在,登临尽日动悲辛。子孙千载知多少?只我今来嗣后尘。’”及“马寻、左瑾、董元亨同游,庆历甲申(1044)季冬十二日”、“嘉熙戊戍(1238)郡守赵汝燧事暇……”等题名。

  【温州府城】

  北傍瓯江,东西依山,南临会昌湖,周长18里,高3丈5尺,东晋太宁元年(323)始建,又名九斗山城、白鹿城和罗城。墙体砖石,四面有城门, 外环护城河。明万历间增筑敌台,城门有七,即东镇海,南瑞安、永宁,西南来福,西北迎恩、永清,北拱宸。北宋、南宋、元、明、清、历经修缮。1930-1945年,因城市交通发展,陆续拆除。现仅存华盖山东北角约50米城基。

  【温州内城】

  五代梁开平元年(907),吴越钱氏增筑,旁通壕堑,周3里15步,又称子城。后城墟仅存南门谯楼(又称鼓楼)。清顺治间因兵燹毁,康熙十二年重建,雍正、乾隆、道光间均经修缮。面阔五间,二层重檐歇山顶。上置更鼓。楼下城门以条石叠筑,拱券用大青砖砌成。

10002960_982812.jpg

温州古城城池坊巷图

更多鹿城新闻

图片新闻

更多视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