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鹿城  -> 正文

归去来兮古城之魂

来源:  发布时间: 2020-10-14 12:48:44

  大凡世界名城,总有其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物,譬如:雅典的帕特农神庙,罗马的斗兽场,巴黎的卢浮宫……这些象征物,即使是旧砖破瓦,缺口颓垣,也总是被非常爱惜地保持原样,以示乡人对本土文化的敬意,它们对外来观光者散发着优雅的气质——文化,是城市的灵魂。

  2016年5月,温州市被国务院正式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怎样的面貌才值得这样的称誉呢?国庆节,它终于被掀开了面纱——露出的是五马历史文化街区(东起公园路,经五马街,西至禅街)的风光,因为这就是传统温州城的脸面。而忆及之前半年,这里却一直对游人禁足,因为在施工,思绪再往前,使人不禁想起五十年前的情景:
  1971年我出生在白鹿城纱帽河边上的大厅巷内。因为近,五马街一带是我童年常游之地:那时清晨街上的空气可以洗肺,自行车穿梭不停,“温州酒家”靠着五马街和公园路的十字路口,与另一头同排的“老香山”药店遥遥相对,走在五马街上,可以看到人们排长龙买油条,小孩拿着一分钱到柜台上买糖果。经过五马街和公园路的十字路口,靠右直行,不多时便发现自己到了中山公园门口,靠园门左内侧是温州市少年宫。记得还是小学生的我,每天一放学就拉着小伙伴们飞奔进公园,贪婪地倚着少年宫一楼图书馆的玻璃橱窗搜寻喜爱的图书,排长队办理借阅手续。好书到手,乐不可支地跑到公园中部的假山上,坐看到天黑才回家。这大概是家乡温州给予少年的我唯一的乐趣了。如果说,人的记忆总是善于留住美好的,五十年了,当时随处的破败小屋、臭气熏天的厕所自然在我脑海里淡出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伊始,世界经济大潮汹涌冲进温州,五马街区的改变首当其冲,满街高档电器、时髦服饰、文体用品入驻店铺,古街将近千年的文化积淀仅仅存在于图书馆的资料上,这种情景持续了三十年。“发展的脚步慢一点啊,等一等灵魂!”有识之士这样呼吁。
  2020年的国庆长假,在满街鲜红的国旗招展下,我走在新开放的五马历史文化街区,一睹幼年遗梦之地的脱胎换骨——我惊艳了,因为灵魂已然归位。
  它比绍兴鲁镇典雅。鲁镇只是一个集鲁迅小说背景之大成的模仿品,在这里,却随处可见真实的文化遗迹:五马街头矗立着王羲之乘五马的青铜雕塑,如今又在与禅街的交界处增设了有关谢灵运、杨蟠、张璁、叶适等温州名士的深灰色碑刻铭文,更添了厚重感。往东行,这里一座府学牌楼,那里一面孔庙残墙,分分钟在对游人诉说着历史的沧桑,直进入尽头的中山公园,走过的河流、小桥、花木、亭榭……无不经过愈来愈精心的人工呵护。园内最深处,倚水矗立着谢灵运的池上楼,楼下便是这位中国山水诗鼻祖的千古名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实景了。
  它比北京王府井丰富。王府井大街名声虽著,却一街平展,毫无变化之玄机。然而在这里,公园路的尽头,重建的中山桥横跨清水河,贯通了偌大的公园与马路。公园取消了围墙,旖旎风光尽收眼底,对面是翠绿的华盖山。一以贯之地穿过公园路、五马街、禅街到达西头,赫然在目的是苍翠的松台山。山并不高,《六祖坛经》记载的唐代温州高僧宿觉大师塑像矗立在半山腰。循着林荫苍苔拾级而上,直至顶部金碧辉煌的唐代净光塔,只需十分钟。从山下规格堪与国家级风景区媲美的盥洗室起,至于各级山腰平地上的棋牌室、运动场等休闲设施,无不显示着温州人将大自然的馈赠加工成家门口乐园的努力。从另一面下山,不多时可见波光粼粼的九山湖、屹立了七百多年的妙果寺的金黄墙垣,临湖凝思,浑忘今夕何夕。
  它比香港尖沙咀温馨。尖沙咀固然繁华,以充斥世界名牌产品傲人,而这里,禅街中心一溜延展的精雅小铺,却陈列着温州人童年的味道:鸭舌、巧食、冰雪酥、冬瓜条……如悠长的岁月,在温州人的舌尖流转,焕发着经久不散的韵味;公园路两边古色古香的新修店堂内,几乎普世的新异吃的、喝的、穿的、玩的……都在对各地旅客抛媚眼,令人踌躇不忍离去。
  温州城在历尽沧桑后,走遍世界开过眼界的温州人意识到有历史文化特质的生活是如此珍贵。于是,约在这个国庆,他们如此真诚热烈地拥抱了自己的城市灵魂。
  “活着为了什么?”这似乎是一个永恒的人生之问,国庆畅游温州五马历史文化街区,我瞬间略有所悟:“只要活着,我们总会看到这座古城的可喜变化,哪怕仅仅为了这份快乐,我们也值得长远地活下去!”

  文/周红寰

更多鹿城新闻

图片新闻

更多视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