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鹿城  -> 正文

塘河,龙舟雄风

来源:  发布时间: 2020-07-17 16:00:07

  最早的龙舟记忆,不是教科书上,就是电视节目中。第一次亲临龙舟赛事,那是2011年我在温州上班的第一个端午节。那天早上,我乘4路公交车从温州大厦下车,往隔岸路教学部赶。一阵礼炮声引起我的注意,循声望去,很多人往塘河跑。赛龙舟!我得一饱眼福,便自觉加入到奔跑的人流之中。
  看热闹人真多,挤满塘河两岸。大人小孩,呼朋引伴,跟赶集似的。我东张西望,左瞄右瞅,终于找好靠近栏杆的空隙,算是看龙舟的看台。刚才隆隆礼炮那是欢迎龙舟入水,我没赶上趟,只好凭空想象,应该不比过年祭祀逊色。
  河里有十来条龙舟,庄严威武。条条龙舟红袍加身,颇有帝王气象。龙舟画上双龙戏水图案,不失龙的身份。不过也有另类,那是凤舟。人倒没上去,这肯定是女队员的专用。一会儿,赛龙舟的队员陆续到齐,果然不出所料,还有女队员。他们着装统一,红衣裤,红帽子。男女队员们笑脸如花,洋溢着节日喜庆。很快,他们上了龙舟,各自有序地占好位置。岸边主事人在吩咐什么,语言不通,我听不出大概。从他的神色看得出来,应该跟安全有关,随后队员们穿上了黄色救生衣。这时,礼炮又响起,我发现龙舟上都有一个指挥者,手里提一个小红桶,用柏枝蘸水洒在队员的头顶。到底是什么水呢?我不大明白,但这一定是龙舟开划前的一个仪式,跟端午吃粽子,喝雄黄酒,吃鸭蛋,插艾叶和菖蒲一样重要。我仔细观察,每个队员神色庄重。
  其实,龙舟起源于水神祭祀,为了给民众消灾祈福。后来,汨罗乡民撑船寻找屈原身躯一说亦广为流传。时至今日,龙舟赛成为端午节最受欢迎的民俗活动,温州尤其重视。我正想着,锣鼓又敲得热烈,划龙舟即将开始。队员们准备就绪,各执一根船桨。我数了一下每只龙舟上的队员都是三十六名,叫做一槽,俗称“三十六香官”。这叫小龙,船身十三档,划船的二十六人,船面管旗一,后梢二,唱神一,司鼓二,掌锣二,托香斗二,正合三十六之数。还有大龙十八档,两旁划船的三十六人,加鼓、梢、锣、旗、唱神、托香斗六种执事十二人,正好四十八人。现在四十八人的阵势很难见到。奇怪的是女队有人手里拿一根竹枝,上面还缠了红布条。我起初不清楚个中缘由,塘河两岸也插了缠红布条的竹枝,还有五色旗,可能为了增添节日的喜气。
  翻阅《寰州风俗》,其中有记:“屈原五月五日投汩罗江,其妻每投食以祭之。原通梦告妻,所祭食皆为蛟龙所夺。龙畏五色丝及竹,故妻以竹为粽,以五色丝缠之。今俗其日皆举五色丝,食粽,言免蛟龙之患。”原来缠红布条和插五色旗古已有之。传承历史,保护民俗,不可忽视。温州这座江南之城,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还能兼顾文化传承,我一下子肃然起来。听说浙江有些地方划龙舟还有纪念清末民主革命女侠秋瑾的,温州有没有这种习俗我不得而知。秋瑾也好,屈原也罢,都是名留青史的传奇人物。
  几巡礼炮过后,划龙舟开始了。塘河水悠悠,五月情浓浓。一只龙舟先行。在敲锣打鼓下,中间执令箭的指挥者扬起令箭,跟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一样,雄赳赳,气昂昂,口中还在大声吆喝。我听不大懂,猜得出来是什么口令,因为队员们在抑扬顿挫地接腔。哨声响起,队员开划,昂起的龙头向前方游去,宛如蛟龙出海。不久,其余龙舟尾随其后。奇怪女子凤舟矜持原地不动,好像待嫁的姑娘出不了房门。划出的龙舟到了前面的河道又转回来,而且岸上还有捧木盆的年轻人,带着几个手执船桨的后生在奔跑。我搞不清楚,可能是一种仪式。我还看到木盆里摆了一尊木像,头上缠块红布。如此三番,男队龙舟终于出了河道划向远方。可能女队压轴吧,等男队走远了,她们也出发了。和男队一样,喊着口令走了。刚才看到的并不是真正的龙舟赛,只是端午赛前热身。我要赶着上班,只能惜别龙舟和凤舟在塘河里浪遏飞舟的场景。
  没在现场尽兴,多少有些遗憾。温州赛龙舟的仪式和习俗,我不大懂。但是,我看到划龙舟人团结的样子,一脸的虔诚,顿有所悟,原来从东瓯王开发温州到今天的蓬勃发展,都是一脉相承的。留住文化基因,就是留住城市根脉。经济发展,文化滋养,温州从来是两手并进。至于端午,还有龙舟,早就和温州的山山水水血肉相融了。
  塘河逝水如斯,龙舟雄风依旧,将是温州一道不变的风景。

  文/汪徐德

更多鹿城新闻

图片新闻

更多视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