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鹿城  -> 正文

【文化月刊】从送别说起,走进《夕阳山外山》的台前幕后

来源:  发布时间: 2018-11-30 00:00:00

自古以来,送别总能化成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王维的依恋,“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是李白的洒脱,“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王勃的豪情……

时间来到了民国,那也许是一个夕阳西下的傍晚,望着友人远去的背影,一股离别涌上心头。“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在李叔同的眼中,人生就是不断的告别。

说起李叔同,大多数不会陌生,仅一曲《送别》就家喻户晓,而他“半生繁华高歌,半生青灯古佛”的人生更是充满了传奇色彩。李叔同是公认的通才、奇才、全才,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艺术巨匠。“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历经尘世浮沉的他终于在即将到达不惑之年的时候,参破红尘,选择了归隐佛门。遁入佛门之后,他成了弘一法师。

24年的僧侣生涯中,弘一法师驻锡过唯一称为“第二故乡”的地方便是温州。曾在此处先后住过12年,除了长期驻锡的庆福寺(城下寮)之外,还住过江心寺、茶山宝严寺、仙岩伏虎庵、郭溪景德寺。他习静研律,闭门究经,在这片温润之地形成了他的佛学体系和弘体书法。

一曲《送别》入耳来,一份打造文艺精品的信念,一次机缘巧合的见闻,将李叔同走向弘一法师的一生浓缩在了舞台之上,于是,便有了如今的温州首部原创音乐剧《夕阳山外山》。

剧幕互换,寓情流转,渐舒渐缓,渐行渐远,灯光暗下,掌声响起,饱含了对弘一法师的崇敬之意,对舞台精彩的留恋之情,对剧组成员的认同之感。花叶飘零终归尘土,弘一法师从绚烂至极到归于平淡,最终离我们而去,也许,我们还能在《夕阳山外山》中一窥“悲欣交集”的人生。

1
一票难求 首部原创音乐剧燃爆温州


“票还有吗?”“我很想看,能不能留一张票给我?”…… 10月27日前,柯苗的微信和电话一直响个不停,当天晚上首度公演的温州首部原创音乐剧《夕阳山外山》引发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呈现一票难求的盛况。

首演现场座无虚席


从发布预告、到媒体见面、到预约抢票,再到正式公演,《夕阳山外山》全程“自带流量”,来自各行各业的市民纷纷通过各种渠道询问和索票。

首演当晚7点,距离开演还有30分钟,当记者来到文化馆时,发现门口已经站了不少等候的市民。谢芳就是其中一位,作为一名文艺爱好者,她对这部剧期待已久:“我在北京读大学时就很喜欢音乐剧,几乎每周都要去看一场,回温之后,发现音乐剧相对稀少,就一直很期待音乐剧市场能够走进温州市民的生活中去。”

灯光暗下,舞台亮起,音乐响起……记者一眼望去,满是观众、座无虚席,还有不少观众因为无座,站在走廊上静静观看。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音乐剧在一首《送别》中落下帷幕,观众迎合音乐的节拍为演员们献上整齐划一的掌声。演员退场后,仍有不少观众在退场音乐中站起来为演员们欢呼、鼓掌,久久不肯离去。

从无到有实现突破

对于北上广等大城市的市民来说,音乐剧并不陌生,如从2012年起,上海文化广场每年推出“原创音乐剧展演季”,而温州的音乐剧几乎可以称“无”,《夕阳山外山》则实现了温州“零”的突破。

《夕阳山外山》以温州史实为依托,以音乐剧的艺术表演形式,浓缩再现了弘一法师从“李叔同”走向“弘一法师”的62年的人生风雨历程及和温州的史实情缘。

台上演得逼真,台下看得动容。“太棒了!非常优秀的一部音乐剧,温州的原创音乐剧有了一个很好的起点,相信今后会越来越好。”市民汪璟宸对记者说道。

“太棒了,没白来。”“《夕阳山外山》太赞了,好看!”“真的要落泪了,看来温州的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厚了,可喜可贺!” ……首演当晚,微博、朋友圈好评如潮,受到了一致盛赞。

2
结缘鹿城 他以佛法诉说人生态度


吸引观众走进剧场的除了《夕阳山外山》音乐剧的自身魅力、温州人对文化的孜孜追求以外,其背后更是弘一法师波澜壮阔的一生。 “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这首家喻户晓的《送别》歌词清新淡雅,情真意挚,其中画意诗情更是相得益彰,历经百年时光,依然广为流传。但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这首词是李叔同,也就是后来的弘一法师在1914年创作的。

从风流才子到一代高僧


他,前半生是风情才子李叔同,后半生是是世外高僧弘一法师。

李叔同,祖籍浙江平湖,1880年出生于天津,1942年圆寂于泉州。在中国百年的文化史中,李叔同是公认的通才和奇才,无论音乐、戏剧、书法、绘画、诗词皆是一流,堪称全才大师,是“二十文章惊海内”的艺术巨匠,最早将油画、钢琴、话剧引入中国。

李叔同出身书香门第,他的父亲李世珍是清朝同治四年进士,曾任官吏部主事,后辞官承家业而为天津巨富。

家庭是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关键。在李叔同五岁那年,父亲去世,幼小的李叔同过早地见识到了生离死别。15岁那年,李叔同就曾写下“人生犹似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这样的诗句。

少年李叔同的心中已有了对人世繁华苍凉的思考。丁酉光绪二十三年,也就是1897年,18岁的李叔同结婚了,他奉母命娶了茶商之女俞氏为妻。他的二哥从家产中拨出30万元供李叔同家用,这在当时是一笔巨额财富。

当时国家内忧外患,有志之士无不渴望变革图强,维新变法兴起之时,李叔同热情高涨,刻下印章“南海康梁是吾师”,四处宣扬变法。但维新变法失败,康有为和梁启超逃亡海外,李叔同为了避祸,带着母亲、妻子,迁居上海。

光绪三十一年,这时李叔同26岁,他的生母王氏病逝。他携眷护柩回津,自己东渡日本留学。在日期间,李叔同专门雇一名日本女子做模特,随后与其产生感情,结为夫妇。

归国之后,李叔同投身教育。在那一段时间里,李叔同常常一人写诗作画,过早地领悟到人世间的悲苦无常,使得他想借助艺术来抚平内心的痛苦。在偶然的情况下,李叔同接触到了佛家的苦修之法,在断食二十天之后,李叔同认为佛教才是自己的心灵皈依之所,决定出家。

1918年6月30日晚,李叔同剃度为僧,正式出家,号弘一,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与温州的十二载情缘

1921年旧历三月,周孟由与吴璧华、林同庄等诸居士,力邀弘一法师赴温讲法治律。周孟由还和吴璧华一起亲赴杭州,陪同弘一法师从杭州出发经上海至温州,驻锡庆福寺。

弘一法师虽身着僧衣,赤足芒鞋,僧房内仅一破桌,一旧床,一草席和一旧蚊帐,别无他物。但在他与友人通信中,仍称在温期间“一切安适”。他曾这样说过:“吾以永嘉(温州旧称永嘉)为第二故乡,庆福寺为第二常住,俾可安心办道,幸勿终弃。”

▲1923年,弘一法师等人摄于庆福寺

在出家后,他四处云游,但从来没有以“第二故乡”称谓过自己驻锡过的任何一个地方,唯独温州能得此殊荣。

24年的僧侣生涯中,弘一法师曾在温州先后住过12年,除了长期驻锡的庆福寺之外,还住过江心寺、茶山宝严寺、仙岩伏虎庵、郭溪景德寺。这时的温州,环境幽静,使得弘一法师能够习静研律,闭门究经。他的佛学体系和弘体书法都是在温州时期形成的。

20年代末,温州大南门一带的城墙渐趋倾圯,继而被彻底拆建为马路(即今人民东路和人民中路)。庆福寺主持因弘为此与寂山老和尚商量,拟重建殿宇。弘一法师亲撰《题永嘉庆福寺缘册》募集资金,周孟由等居士踊跃响应。

1932年,庆福寺建成,共分二进,山门高耸,寺门上有青石匾额,横刻“庆福寺”三个隶书大字,穆静冲逸,醇朴自然,由弘一法师书写。

而后,周孟由居士及其弟周群铮居士,又出资在周宅东侧建成“居士林”讲经堂。常邀弘一法师等高僧、法师来谢池巷“居士林”为居士们讲经布法。

正因为弘一法师等一批居士的虔诚、竭力弘扬佛法,使当时温州的佛法与人文氛围相得益彰,蔚然成风,盛况空前。

此后,弘一法师安心驻锡庆福寺、完成了近代佛学经典著作《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重兴了南山律宗的传统,为中国近代佛教史作出了杰出贡献。

如今,在温州博物馆中,还能看到弘一法师寄给他的好友周孟由居士的明信片等。在这张明信片正面写有“温州南门谢池里(巷)八号,周孟由居士,弘一寄,廿二年,厦门妙释寺”。这些都是他走遍雁山瓯水,与这座城结下深厚情感的佐证。

3
精心编排 将弘一法师一生浓缩于舞台


以“李叔同”走向“弘一法师”的62年人生为主线,《夕阳山外山》的创作和编排前后整整用了三年时间,不平凡的故事预示着不平凡的结果。

无字幕也能懂的音乐剧

音乐剧《夕阳山外山》以“爱”和“送别”为两条主线,音乐部分从7月份开始写作与编曲,在铺成发展上,由三条音乐线索贯穿始终,分别是送别主题音乐、感情主题音乐、初心不忘三条线交织出现,互为补充。

全剧共9场,由24个唱段组成,时长约80分钟,根据人物差异性,舞台状态呈现的多样性,针对每个角色创作对应的音乐部分。

全剧音乐力求通俗,又不失舞台张力,用各种器乐的融合碰撞,刻画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推动剧情更迭,传递全剧的正气正能量,让弘一法师这一传奇的人物形象,这一个在音乐、美术、诗词、书法、戏剧、佛学、哲学等多个方面都有重要建树的人物形象,在短时间的音乐剧中丰富多角度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能最快速地感受到人物身上的情绪。

“音乐剧《夕阳山外山》是秉着“无字幕也能懂”的初衷而创作。”为本剧作曲的杨大可告诉记者,这是他在创作时所坚持的一个原则。 因此,在全剧音乐创作中尝试将通俗和美声唱法、古典与现代音调相融合的同时,杨大可更多地采用通俗、大众的音乐表现手法,力求使音乐听上去既有年代感又有可听性、画面感和足够的冲击力。

本土味道激发家乡情怀

音乐剧《夕阳山外山》作为温州首部音乐剧,其制作人、作曲、导演、编剧等在内的整个创作班底都是温州人,堪称纯正的“温州味道”。

这些本土的“草根”演员,用各自专业的表演态度,克服排练中的种种困难,挥洒汗水,呈现出该剧在舞台上的优越表现,更是为温州音乐剧萌芽,播撒希望的种子。

杨大可借《送别》来串联起全剧的主线,并在舞美方面,融入了温州本土元素。当弘一法师唱着“孤屿寒江一舟横,秋叶无言拂晨钟”时,背后江心屿的剪影出现在舞台上,本就跟随剧情时悲时喜的观众,瞬间就代入对于家乡天生的亲切感和自豪的情绪。

记者还了解到,中国当代十大作曲家杨天解、浙江省音协主席翁持更、温州老一辈音乐家王绍基先生都对此剧给予高度肯定。剧中音乐《胸怀天下心生莲花》更是有着极高的传唱度。杨大可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对他音乐创作的最好激励。

4
幕后故事 鲜为人知的缘分与坚持

台前的精彩让人流连忘返,幕后的艰辛却往往鲜为人知。历时三年,每一个坚持的瞬间成就了80分钟的精彩演绎。

一曲《送别》入耳来

柯苗是鹿城区文化馆副馆长,温州市音协声乐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2016年,身为政协委员的她上报了一篇关于《在温州推出第一部原创音乐剧》的政协提案获得了关注和肯定,区委宣传部、区文广新局将其作为重点打造项目,为整个创作团队的诞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虽然定好要做一部原创音乐剧,但故事题材却是初期创作的一道难题,直到有一天,柯苗唱起了歌曲《送别》。“对弘一大师来说,温州是他的‘第二家园’,他在这里居住了12年之久,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足迹。”柯苗说,希望能把这些“历史珍藏”搬上舞台,让这段故事在时隔百年之后以音乐剧的形式重现。

在发起人看来,起初只是为了实现一个音乐剧的梦,而“首部”常常意味着披荆斩棘的艰难,当身边所有的人都认为非专业剧团做不了音乐剧,因为无论是演员的选角、音乐的创作、道具的设计都是巨大的挑战。

然而,这些声音并没有阻挡住这部音乐剧的“诞生”。在剧本、音乐相对成熟后,2018年6月,鹿城区文化馆向社会公开招募音乐剧演员,择优录取后与温州本土知名歌手共同组成了现在的这支37人的队伍。

“我今天有事情真的来不了。”“我不是来唱歌的吗,怎么还有动作?”“这个部分我真的找不到感觉”……每次排练,都暴露出不同的问题。

为了让音乐剧达到最好的效果,灯光师在布置灯位时,会要求演员熟记站位,服装师会根据每一名角色的性格、每一场戏的内涵,甚至每一束灯光的颜色设计各具特点的服装。直到公演前几天,导演周立和舞台总监夏瑞挺都还在盯站位的问题,心一直吊在嗓子眼儿里。

公演当晚,区文化馆全体人员都加入到这场音乐剧的工作中,一个个都“变身”战士,搬道具、抬衣架、为演员换装,承包了所有后勤。“大家上下齐心,才成就了这部剧,当掌声响起的时候,剧组所有人都的内心都无比激动。”柯苗感慨道。

“业余演员”撑起一台好戏

《夕阳山外山》的37人演员团队几乎都是“业余演员”,来自各行各业,只因共同的爱好而聚在一起。“业余的演员却有着专业的态度。”这是杨大可对演员们的评价。

“白天每个演员都有自己的工作,为了能把音乐剧搬到舞台上,大家几乎是贡献了自己全部的休息时间进行排练的。”柯苗说道。

俞氏的扮演者黄千菲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是剧中难得的专业演员之一。“我虽然是专业出身,但从毕业后就再也没接触音乐剧了。时隔9年又重新接触,感慨万千。”黄千菲说。

音乐剧需要演员能唱能跳,不仅仅是演技,很多歌曲都需要揉碎了一句一句地练。“为了排好剧,有人推掉了演出,有人推掉了培训班课程,还有人带着小孩前来排练,由于排练时间太长,孩子经常困得睡着……”黄千菲说,这次音乐剧的排练不仅让她找回了大学时创作的激情,更让她感受到了真挚的友情,使她感到非常暖心。


相比专业演员来说,业余演员池天泓显得尤为吃力。当得知自己要出演弘一法师的时候,毫无演出经验的池天泓满脸犹疑。池天泓说,尽管如此,既然选择了他,他就不能辜负大家。为此,池天泓先后奔赴各大庙宇、寄宿寺庙,拜访禅师,只为将自己带入角色,演绎地更加饱满鲜活。

“我去庙里和师傅们聊天,去了解出家人的想法,我要演好这个角色,我必须要走进他的原有生活,只有这样才能还原。”池天泓对自己要求极高,希望一个背影就能让人辨别出角色。

“池天泓演的弘一法师需要光头,剧组也为他准备了假头套,结果他真的去剃了个光头,太敬业了!”演员们对池天泓的认真、努力十分肯定。

休息间隙,池天泓把握每一分每一秒,抓紧找演员们学台词、学动作,每一项都不敢落下。而池天泓说,他只是团队中演员的小小缩影,每一个人都比他更认真努力。“他们有跪、爬的动作,反复练习下来,膝盖都是青一块、紫一块,有些演员膝盖都跪破了,等伤口愈合又要跪地练习,就这样来来回回却没一个人喊过痛、喊过累。”

作为《夕阳山外山》为数不多的专业音乐剧演员,章萌萌向记者坦言,人物的塑造是她在剧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在剧中,她饰演的是年轻时的雪子。雪子,李叔同在日本认识的模特,最后与其结为夫妻。从甜蜜到虐恋,再到更虐,这一路的心理表达,需要极强的把控。

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章萌萌笑着说,最难的是学习日语与掌握日本女人的体态与走路姿势。为了完美地再现年轻雪子的形象,章萌萌下班回家都会将脚绑在一起,学习日本女子穿着和服时走路的样子……

记者:程展 佳慧 丹怡 梦妮 通讯员:单晓叶


更多鹿城新闻

图片新闻

更多视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