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鹿城  -> 正文

【文化月刊】承载几代人城市记忆的五味和国庆“归来”

来源:  发布时间: 2018-08-31 00:00:00

有一种感情,叫做怀旧;有一种记忆,叫做童年。还有一种家常,叫做“当年初”。

找寻温州的老滋味,不少老温州一定会回忆起,曾经在五味和采购各式地道小吃点心的场景。五味和三字,既是舌尖上温州的代名词,更是温州市民美好的回忆。

五味和之于温州,就好比咸亨酒店之于绍兴,它不仅仅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副食品商场,更是一个承载了温州商业文明的老字号。它的存在,蕴涵了温州这个古老城市的历史。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众多的老字号品牌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如何让老字号重焕生机与活力?今年以来,随着五马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工程的持续推进,五味和商场将于今年国庆正式重装开业。

陪伴是最长情的承诺,百年沉淀、重装再出发。这一味味暖胃又暖心的糕点小食,即将重回温州人身边,重现老温州记忆中的温州老味道、老技艺。


w9rtrt



五味调和 揽尽蜜饯海味南北果品

对于温州人来说,五味和是他们记忆深处挥之不去的“童年味道”;对于温州来说,五味和不仅仅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副食品商场,更是一个承载了温州商业文明的老字号,是一枚地域印章、一个文化符号。它的存在,蕴涵了温州这个古老城市的历史,对打造历史文化名城,意义深远。


创于光绪,风雨百年今犹在



五味和,始建于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至今已有130余年。当时,宁波商人杨正裕听闻温州南北货生意好做,有钱赚。他便跋山涉水徒步来温州,与宁波老乡冯伯桢联手在鼓楼街(旧称馒头巷)西段开设“五和”蜜饯店,店面朝南,门面三间,资金仅500银元。后改为五味和,两侧砌有“蜜饯海味各种药酒、南北果品罐头茶食”楹联;门楣上方横塑五味和店号;又以一方青石镌刻梅调鼎原笔五味和三个大字,镶嵌于商店中堂,颇显气魄。

温州第一家五味和位于市区鼓楼街。

五味和原名“五和”,因冯伯桢与清末名家梅调鼎有旧,遂嘱书店招。梅调鼎推敲再三,认为应在“五和”两字间增一“味”字,不但读来顺口,且意寓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与之贩卖商品所对应。梅调鼎当时名气颇大,但不轻易给他人写店招,除冯伯桢与之有旧的原因之外,更是因为五味和当时口碑好,诚信经营,才会给五味和写下这个店招。有了这个店招后,确实让这家店增色不少。

《温州第一街——五马街》的作者叶荣标老先生曾是温州市商业局的一名工作人员,因为工作地点在五马街,工作内容与这条街密不可分。他告诉记者,当年的五味和坚持诚信经营,务求货真价实,并且到附近各省市引进货物,充实产品种类;马上成为当时浙南最大的副食品商店。

新意不断,名气渐增扩市场


1905年,店里的蜜饯师傅赵金乡看到五味和的蜜饯可获大利,不愿再继续打工。于是便辞职不干,和另一宁波商人董某在五马街中段处开设“正丰和”蜜饯点。杨直钦见此,便不甘示弱,在五马街口开设五味和分店,在地段上明显占优势,与之斗台。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7年),一场大火将分店烧得精光,但是杨正裕之子杨直钦没有放弃,拨款2000银元,重建新房,恢复营业。还将本店学徒出身的本地人林敏卿提拔为经理。林敏卿头脑灵活,提出了与员工共用膳食,员工每3年可参与分红,让员工都有可能成为股东。现代的经营新理念,在百年前的温州早已施行。

五味和的生意越来越好,除了南北货也开始做起了国外货的生意。1912年,五味和成为了英美烟草公司在温州的第一家总经销商。

1913年3月,在温州工商的搭桥下,地方有钱人集资1.5万银元,创办了东欧电话股份有限公司,五味和成为股东之一,也成为第一个装电话的商店。而这一举动使得五味和的名气更上一层。五味和的商品大部分来于省外,员工频繁出差,查看商品数量、品质,交通费是一笔很大的开销。1929年,温州开通了省外长途,五味和的员工可以通过电话询问商品有无、数量如何之后,再去看商品的质量。这大大地降低了交通费,减少了成本,商品的售价也随之降低,营业额更是创下新高。

为了继续扩大影响力,杨直钦特地租来一部手摇式电影放映机,在大同巷陈看详银店铺后面,搭一块白布放映五味和的商品广告,同时也放映娱乐性影片、比赛以及各地风景,这是温州第一家放映电影的的商店。当时,放电影属于时髦玩意,市民奔走相告,让五味和的名气更加传扬开来。虽之后因片源不足,使得人数减少,但五味和的名气已扩散更广了。

一罐鱼生,怀揣满满乡愁


五味和十分注重经营特色,除从上海、宁波、福建、广东等地引进南北货外,还聘请名师自制蜜饯、腌腊货、冰糖、蜡烛等。在店后设置工厂,生产糕点、炒货等;在状元巷,生产制作冰糖、腊货、五加皮药酒等。所制蜜饯,色鲜、肉丰、口味适中;青梅、山楂糕等产品,更是技高一筹,饮誉遐迩;腌腊制品有鱼生、虾酱、醉蟹等,色香味俱全,远超同行。

抗日战争时期,五味和的商品系真正国货。

知名度最高的要数鱼生,温州老一辈的习惯称呼其为“白鳣生”,具有色鲜、条匀、不糊、味美、耐贮五大特点,除供应本市市场外,曾用龙泉青瓷罐精装出口香港。

五味和的鱼生选材用料都很有讲究。其选用4月上旬到中旬间,在洞头海域打捞上来的小带鱼,这时候的带鱼,肉多骨软,适合腌制。为保留原汁原味,在拣去杂鱼后,过滤出带鱼原有的汁,而后加盐、红糟腌制,然后将原汁煮沸,冷却后过滤,倒进腌制好的鱼生中,在阴凉处封存至三伏天后,方可开罐,放入小瓶中封存售卖。

上世纪80年代,南怀瑾先生把五味和的鱼生赠给了在台湾的同乡马星野。马星野在看到到这罐鱼生时,思乡愁绪涌上心头,未尝泪先流,随即题诗一首:“拜赐莼鲈乡味长,雁山瓯海土生香。眼前点点思亲泪,欲试鱼生未忍尝。”,题为《呈南怀瑾先生谢赠乡味》。客子思乡之情,跃与纸上。

思则变,随后,五味和不拘于成果,在保有其原有的技艺上开拓业务,成为温州商业文明的代表之一,而这其中更是蕴含着温州人不屈不挠,勇于突破的精神。


时代变迁 饱受成长痛点发展艰辛

从清代光绪八年(1882年)到如今,历经一百三十多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五味和历经风雨,几经变迁,但它仍是一代人心中最强烈的记忆,至今它仍在通过转变经营方式去顺应这个时代,谋求发展和传承。

几代记忆,书写小城故事


也许,对于现在的温州年轻一辈来说,五味和只是路旁一个不起眼的招牌,但是在老一辈人的心中,它却有着说不完的故事。

说起五味和,老一辈都如数家珍。家住附近的杨老伯说,店里卖的豆沙糖、糯米糕,那是逢年过节才有的奖励。醉蟹、鱼生、虾子也都是当年五味和的招牌产品,逢休息日,五味和的门口总是挤满慕名而来的市民。

“牌子硬,东西质量好,大家都认这个,糕点也很名。” “东西品质好,以前送礼都去那边买,种类多,送礼的袋子上都是印着五味和的牌子,感觉特有面子。”五味香糕、山楂糕、蜜饯、药酒……至今,五味和的手工食品仍让许多人念念不忘,记者从好几位老人处了解到,当时他们喜爱五味和,因为东西货真价实、物美价廉,种类也多,在那个计划经济的年代,有很多食品只有上那儿才能买的到,走亲访友选择伴手礼,五味和也是大家的首选之地。

对于那时的温州人而言,五味和就意味着质量,是个响当当的硬牌子,让人放心安心,用料足、用料好。曾经的五味和,前店后坊外聘名师,前边是门店,后面是作坊,二楼则是仓库,糕点全部现做现卖,顾客拿到手里还是热腾腾的。

上世纪80年代的五味和

“五味和是从副食品开始的,温州的老百姓,特别是老人都去那里买,小孩子喜欢吃香糕也去那里买,五味和里的糖、糕点、瓜子,老百姓订婚、结婚、春节或其他事情,都去五味和买。”五马街老居民刘金荣说道。由此可见五味和在老一代人心里的地位是不一般的,它深深地烙印于老温州的记忆当中。

历经转折,一路坦途遇到拐点


“五味和后来的发展比较曲折,解放后1956年起,转为公私合营,1959年后有不少新员工、小青年参与到店面经营工作中,也得了小发展。”叶荣标告诉记者,之后文化大革命,五味和曾一度改名为“新风”副食品商店,直至1981年才用回五味和的店名。困难时期,五味和其特色的手工糕点曾经凭票供应。

改革开放后,商铺增多,五马街一带生意受到了影响,五味和也同样受到了影响。不少老人在回忆时才发现,自己好像正是从那时起,才渐渐淡忘五味和的。

“我很喜欢五味和的牛肉干和鱼片,特别是牛肉干,很有温州特色,是偏甜的口味。”市民张先生告诉记者,他小时候有些爱吃的东西,只有五味和有进货,但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店铺多了,进货渠道也多了,原本只能在五味和买到的食品也能在其他商店里,就没有非五味和不可的念头了。再到后来,出现了超市,商品更是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从此,五味和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和话语。

上世纪90年代,进行外立面装修后的五味和

迫于客源的减少,五味和考虑到经营成本,渐渐地将手工作坊收掉了,一大特色从此消失。

这些客观原因对五味和的经营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可以说得是“江河日下”,客人少了改进货,剩下不多喜爱手工食品的客人也流失了。直至今天,很多年轻人甚至不知道温州曾经有一家百年老店,名为五味和。

“时代在变,经营方式转变是可以的,但是要体现店的特色,符合品牌历史、体现传承,才能更好地保护和发展这个品牌。”市民张先生说道。

然而,五味和的道路虽曲折,但从未中断,至今仍在探究前进的道路与方向,从副食品店到经营餐馆,到停止营业,从重新出发经营服装商场到地方特产店,它一直在努力着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五味重返 再聚南北货擦亮金名片

作为五马街名片之一的五味和一度被人们淡忘,如今,五味和又要回来了!五味和商场将于今年国庆正式重装开业。回归后的五味和将融入新零售模式和新经营理念,以“老味道、新面貌”的姿态展现在市民面前,焕发新活力。

故事再续,循着味蕾寻记忆


温州老字号的美食,是温州几代人的共同回忆。很多人认为,五味和之于温州,就好比咸亨酒店之于绍兴,它不仅仅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副食品商场,更是一个承载了温州商业文明的老字号。它的存在,蕴涵了温州这个古老城市的历史。“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在历史发展长河中,五味和逐渐跟不上市场经济的要求,曾一度转型卖男装、换经营场地,它的再度归来让市民们既高兴又担忧。“很高兴看到五味和的‘回归’,但如果恢复到原先的传统经营,却又担心是否换汤不换药。”市民任先生说道。

按照全域谋划和历史文化街区三年行动计划总体安排,“两线三片”最富文化底蕴、最具文化价值、最能彰显城市个性的城市区块——五马街历史文化商圈将迎来新的一次改造蜕变。作为五马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的重要项目之一,五味和商场将于今年国庆正式重装开业,“出走”两年多的五味和将“重返”五马街。

目前,五味和商场招商工作正紧锣密鼓进行,主要面向本地精品、特产、优质农、副、水产品及省内外南北货,如海产品、肉制品、糕点茶食、蜜饯糖果、各县山货、地方精品特产、名优副食品、茶叶烟酒、口碑食品、人气食品等。温州一百五味和商场负责人告诉记者,重归的五味和将以中高端礼品定位打造“温州城市伴手礼”之家,找回曾经的酸甜苦辣咸,重现老温州记忆中的温州老味道、老技艺。

商脉延续,老字号也是城市景


商业街的发展离不开文化氛围,文化是商业街的灵魂。对于凝聚时光和历史的老字号来说,城市从来都不是静态的,它需要不断地注入新的东西,去适应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

因此,回归后的五味和将融入新零售模式和新经营理念,以“老味道、新面貌”的姿态展现在市民面前,焕发新活力。以实施老字号“品牌+”行动,致力将历史文化传承与现代消费深度融合,做精时尚消费文章,成为五马一景。

五马街口的五味和商场大楼为C级危房,存在严重安全隐患,近半年来一直在进行全面修缮加固,记者在改造现场看到,目前加固修缮工程及外立面改造工程即将完工。此外,与曾经的国有经营模式有所不同的是,重返五马街的五味和商场将采用新的经营运行模式。温州一百五味和商场负责人介绍说,商场将交由专业团队进行运营,如高端酒店一样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国有平台、民营机制、优势互补。商场1楼经营传统副食品、南北货,2、3、4楼引入各种餐饮业态。

叶荣标不仅对五马街的情况十分了解,也对这条街产生了深深的感情。他多年默默记录着五马街的变迁,珍藏的相册里就有有曾经的五味和,他说,作为温州“老味道”的代表,五味和售卖的蜜饯、鱼生,都是温州人最爱吃的。“改造以后,如何留住老温州人的记忆,如何擦亮老字号的招牌至关重要。”

2000年退休后,叶老就被邀请,担任五马街保护性修建改造工程的顾问。听闻五味和正经历改造,叶荣标拿出相机拍摄下一张纸改造的画景,也对五味和的归来有着深深的期待。“别的城市的代表街中,游客一定会去当地的老字号买特产、伴手礼带回去。现在的五马街欠缺这样的店铺。五味和回归后,有望弥补这一空缺,也将为五马街重新聚集起人气来。”

记者:梦园 丹怡 雪晨 晴雯 铷铷


更多鹿城新闻

图片新闻

更多视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