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文鹿城  -> 正文

在城市书房,每个人都有一段故事(图)

来源:  发布时间: 2019-11-25 10:14:26

  阅读,为“走失”的心灵立一座灯塔

  “一位同行的大爷问我,你的理想是什么?我思考良久,终于在这里找回了‘初心’。”凌晨时分,鞋都大道没有了白日的浮躁,唯剩静谧。在鞋都文化广场内侧靠山处,一座被各色书籍充盈着的、设计“高大上”的玻璃房内灯火通明,高显华几乎是敞开一切地把自己沉浸到书的世界,让眼睛自由地被书本吸引,兴之所至,奋笔疾书。高显华来自云南一个僻远的小山村,用文字构筑心灵空间是他一直乐在其中的事,因而对他来说,新开的这家城市书房是一个温暖的存在。十九岁,按说恰处于在学校求知的锦瑟年华,高显华却辗转来温,一边在鞋都内打着零工,一边在思考着:在不确定的人生里,是要一成不变为生活打工,还是为自己设立一个挑战项目,寻求人生的突破?

   “高考失利后我陷入了迷茫。因为不想一直停留在闭塞的山村,就跟着回家探亲并且已在温闯荡了10年的大舅来到了这儿。因为没有一技之长,只能在鞋厂打散工。来温两个月,跑了3个厂才终于定下来。”高显华脸上有着未脱的稚气,他说鞋厂很忙,几乎没有假期,每天就在住所与鞋厂两点一线地跑。不久前,鞋都文化广场的这家24小时书房对外开放,即便是十点下工,他也会习惯性地来这儿坐上两个小时,看看书。

  “以前看书是毫无目的地翻阅,直到前几天,一位常常在这里遇到的大爷问起我的理想,我拿着书呆望了很久,发现在这样淡如水的生活中,自己最初的那颗心逐渐迷失了。”说这句话的时候,高显华笑着,却有些哽咽。他说,他常常问自己的大舅为什么打拼十年了还在原地转圈,却没意识到自己也正陷入对未来的迷茫。大约停格了五秒钟,高显华说:“我最初的理想是办一个造纸厂。特别是在网络发达的现在,纸作为传统的文字传播载体被人们逐渐遗忘,但纸的价格却越来越高昂,尤其对偏远地区的人来说,负担不小。”但既无资金又无技术的现状让他陷入了窘境。如今,高显华为自己制定了一个五年目标,在五年内积累一定的资金,再有针对性地学习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五年后回乡办厂,让更多的家乡人用上价格优惠且质量好的纸张。

  如果说高显华是城市书房里的年轻阅读者,新居民老夏则一路看着这个书房从无到有。“最初附近并没有什么文化设施,来温从事装修工作20余年,看着该地从‘半山半田’的地块到开辟出一座鹿城区图书馆,再到开出这家24小时城市书房,‘文化’一词正变得越来越‘亲民’,更朝着无差别、无门槛、无收费、零距离的方向发展,从学儒到衣衫褴褛的流浪汉都可以在此找到精神的栖息地。”老夏说。

  但他们也面临着一个同样的疑惑,这一带地处城西工业集聚地带,毗邻黄龙住宅区,临近又有两所学校,居民密集,然而大家对这个“精神栖息所”却所知甚少。“在书房里,有扶着眼镜逐字捕捉语句的老者,也有稚嫩的孩童,唯独少了我们这样年轻的青年。希望能有够更多的官方宣传让大家知道这个新生的事物。”高显华说。

  

  阅读,为快节奏生活添一剂“慢”品味

  门外鲜花垂条迎来送往,门内绿植遍地生机盎然,位于市区人民路上的城市书房,显得格外自然恬静。它正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周边“上班族”在工作间隙或空闲时间来这里重拾起对纸质书籍的那份喜爱。

  温州市人民医院坐落在城区中心,与城市书房人民路点距离但并不远,步行十几分钟路程。董叶是人民医院的一名医生,看书写字是她一直以来的爱好,然而工作繁忙,休息时间并不充裕。每每脑海中闪过去市图书馆的念头,却又不得不作罢。“前几天路过这里,发现开了一家城市书房,环境还挺好的,离单位也近。”董叶手里捧着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正看得起劲,她告诉记者,这个书房的设计文艺味儿和她喜爱的文学类书籍很“般配”,她估计自己以后会成为这里的常客。

   谈话间,又有不少市民踏入书房,像是熟客一样,自顾自找好舒服的位置坐下,或工作或学习。王克强选择了靠窗的座位,从随身的背包里抽出一沓厚厚的试卷,拿起红笔圈圈画画,认真批改了起来。王克强是温州外国语学校的一名初中语文老师,回家经过人民路,偶然间的一瞥,成就了他与这座城市书房的缘分,“最近刚好赶上学生们单元测验,工作还有些没做完,就顺便带来批改了。搁平时的话,因为城市书房里的藏书还是挺丰富的,我还是以书籍阅读为主。”

  曾经有学生与他讨论绘画和写作之间的联系,然而绘画这块陌生的领域难住了王克强,好在城市书房里书籍涵盖面广,种类各异,他主动补起了功课。戏剧性的是,王克强在试图引导学生表达关于绘画感悟的同时,逐渐懂得绘画中的“表现主义”是怎么回事,书架上也陆续摆满了画册。于他而言,这便是教学相长的过程。

  近年来,鹿城多个城市书房的陆续开放,对于王克强这类爱好阅读的市民来说就是一道“福音”。“过去温州被人称作是‘文化沙漠’,现如今城市书房越做越好,越来越精致,成为了一张温州的文化名片,提升了城市格调与品位,这转变令人欣喜。”王克强语气里满是赞赏,他表示语文学习注重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学校里,他也曾多次推荐学生走进城市书房,在感受书香文化的同时,顺便学习“充电”。

  新时期文化热潮下,城市书房人民路点作为温州城市书网的又一热门地带,将迎来更多的企业、学校等单位的职工,联结起书与人之间特殊的情结,开启全新的阅读体验。

  

  阅读,为现实造一条通往梦想的路

  圣诞节的晚上,鹿城街头熙熙攘攘,灯火辉煌。对于喜欢新鲜事物的年轻人来说,这本来是一个热闹的节日,而在联合广场城市书房的一角,记者看到了一个安静的女学生正在看书,她轻声翻动书页的样子,孤单又灿烂。

  书房外,圣诞树、七彩灯、人造雪、圣诞老人……所有的装点、商家推出的各式营销活动,都在营造热闹的节日氛围,无不撩动着年轻人躁动的心弦。虽说圣诞是一个洋节,但正是因为它没有被赋予合家团圆的寓意,所以年轻人更愿意选择在此时出门与朋友一起聚会狂欢。书房内,落地窗、实木桌、大书柜、小盆栽、暖黄灯光……整体采用当下年轻人喜爱的loft风格,装饰简约、偏重工业,布置得兼具时尚与温馨,远看倒像一家咖啡馆。书桌隔断让每一个在此阅读的人都能拥有专属自己的小世界,为理想国搭建砖瓦。

  那个窝在城市书房最靠里一角的女孩子叫郑亚南,今年18岁,正在念高三。“圣诞恰逢周末,同学有约我出来玩,我也非常想和他们一起,但最后还是忍住了,感觉不能浪费每一天的学习时间。”明年就面临高考的她,从早上7点半就已经坐在书房里,做试卷、复习功课,补齐她的弱势科目:英语和数学。“之前从网络上看到联合广场城市书房开业的消息,已经被照片吸引了。”郑亚南说,离她家最近的菱藕城市书房座位经常供不应求,于是便舍近取远,到联合广场看看,环境如想象中一样舒适,闹中取静,没有噪音,不会受外面商圈氛围所打扰。

  阅读,是梦想诞生的地方,也是梦想实现的一种力量。郑亚南说:“我的梦想是做一名记者,想去香港浸会大学学习新闻。”课业繁重、学习紧张之余,郑亚南喜欢看主持人柴静、白岩松的书。“不管正经历着怎样的挣扎与挑战,或许我们都只有一个选择:虽然痛苦,却依然要快乐,并相信未来。”书中话语激励她别放弃。多年后,她可能会回忆起,曾在城市书房里看过的某一本书,回忆起那个高束马尾的青春和努力追逐梦想的足迹。

   梦想大大小小,有清晰实际,也有天真烂漫。坐在儿童区域的9岁小学生陈亦菲手里捧着《解忧杂货店》看得起劲,还不时撅着嘴。“我长大也想开个杂货店给别人消除忧愁,希望全世界都没有烦恼。”陈亦菲的回答让人忍俊不禁。

  少年已经开始规划蓝图,未来有千百种可能,而城市书房提供了来自书世界的力量。安安静静地看书又不被打扰,这座城市,越来越多的城市书房,让舒心随意的阅读有了更多的可能。

  

  

   阅读,寒冬腊月里的一次文化“取暖”

  冬日的风浸染着深深寒意吹袭而来,夜晚8点,在城市最为喧闹的时刻,害怕寒意的人们大多数选择与家中温暖的沙发缱绻。在食肆林立的智慧谷,圣诞灯饰还未撤下,璀璨的灯光将园区掩映得无比闪亮,食客与游人寥寥无几。但在谷里城市书房,就着暖色调明亮的灯光,前来与文化“取暖”的市民却不在少数。

  门口的绿色小植、透明落地窗、实木阅读桌、橘色大灯……这里书房充满了文艺气息,甚至在馆内与隔壁的咖啡馆开了一扇小窗。读累了书,捧着咖啡望向窗外,你在看世界,世界也在看你。不知不觉,这就成为窗外人眼中的最美的书房风景。来这里与文化来一场温暖的相遇。失意少年在书房里找回自我;年轻姑娘与青年因书结缘;父母带着年幼儿女阅读世界……书房里每天都在上演城市故事。

   年逾古稀的余老伯带着老花镜在眷抄书籍,生命不息,阅读不止,他说,来了城市书房让自己感觉更年轻了:“每天来这里读书,看看年轻人都在看什么,不至于跟时代脱节,我跟孙辈之间的共同语言也多了很多。”同样的,对来自温州第十六幼儿园的教师施明敏而言,这所城市书房也已然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白天,用尽全部精力去照顾每一个活泼的小生命,夜晚,就格外需要一个角落来安放自己。“真的,太需要一个安静的空间去沉淀自己,回家只有满身的困倦,在这里看到身旁的人都在读书,我就格外有动力。”施明敏说,作为老师,每时每刻都需要给自己充电,因为家住附近,每周她都会来三次城市书房,至今已阅读了超过30本书籍。同时,她也深刻体会到阅读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尽管我的学生年级很小,但从小就培养好的阅读习惯,对于以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尤为重要。”她坦言,今后将分批带学生一起来体验城市书房,或将之作为亲子课外作业,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些城市的文化灯塔所在。

  随着越来越多的实体书店消失在城市地图中,对于热爱阅读的人们来说,留住这一缕缕书香,弥足珍贵。只要阅读仍在,书房就会焐热一个城市的温度。“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房无疑是城市里最温暖的灯火,也是一个城市的文化地标和文明高地。24小时不打烊的城市温暖,能体现一个城市的灵魂和精神,更是一个地方软实力的浓缩。

  

  阅读,勾勒一幅亲子时刻的温馨画面

  “奶奶这个是什么昆虫啊?” 6岁的小女孩林薇薇捧着昆虫绘本,大眼睛忽闪忽闪好奇地问着奶奶。“你看,这个是大黄蜂,就是长这样的。”奶奶慈爱地回答着。

  家长、长辈带着孩子一起阅读,这样的画面在广化城市书房随处可见。快节奏、高压力的都市生活,把家长困锁在繁重的工作中,和孩子一起阅读、一起学习成为一件非常奢侈的消遣,在城市书房里,有适合小朋友身高的书柜,自助办证、自助通借通还、现场电子阅读等,都为公众的阅读提供了快捷的渠道。为家庭阅读留住这一缕缕书香,实在是弥足珍贵,家庭的温情在这里得以继续繁衍、蔓延。

   说起新建的广化城市书房,附近的居民赞不绝口:“以前还要陪女儿跑到少年文化宫图书馆去看,现在家门口就有了,真是方便极了”“城市书房培养孩子从小养成热爱阅读的习惯”“城市书房有利于小区的形象和品位提升”……

  窗明几净,宽敞明亮的空间,错落有致的书柜,种类齐全的书籍。供读者阅读、休憩的原木书桌,舒适的布艺沙发穿插其间,营造了高品质的阅读空间。选一本喜欢的书,找一个舒适的位子,回归到属于自己的独处时光,不需要言语去交流,不需要情绪去流淌,和文字对话,与自我对话,慢享时光。静止,空间,只有手指轻轻翻动扉页的沙沙声,只有纸和油墨散发出最自然的香气,只思绪的游走和灵魂的碰撞。此时的城市书房变身为偌大城市下的小小的藏身之处,暂时切断了与窗外烟火人间的联系,暂时远离世俗的纷扰。

  书房更是焐热了许多外来务工人员的温度。小杨来温工作2年了,当初被温州城市发展的潜力吸引而来,充满期待,来了之后才深知异地漂泊的不容易,如今在一家私营从事业务员的工作,唯一的消遣爱好就是看书,特别是朝代历史故事,其他同事也曾约他到酒吧、游戏厅,可他感到无所适从。他说,非常喜欢城市书房的氛围,在这里每个人身上被贴着的社会标签都被隐形了,没有地域、行业、金钱的区分,都只是一个普通人。他说对于未来并没有远大的目标,只想安安稳稳地工作,好好享受现在的生活,等待更好的机会。

  城市书房的魅力大抵在于此,他包容每一个普通人的不平凡故事,接纳了每一个想要阅读的心,无论是风尘仆仆的过客,亦或是家住附近的居民,还是四处漂泊的流浪者,无论是带着家庭欢喜而来,还是一个人静默而至,总能找到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城市书房24小时不打烊,始终点亮一盏明灯,静候每一位读者,聆听每一个故事。

  本图撰文:树慧 卓如 晶晶 晴雯 慧丹 佳慧 单晓叶

更多鹿城新闻

图片新闻

更多视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