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旅游  -> 正文

东门旮旯的晒鱼人

来源: 温州日报  发布时间: 2021-04-13 14:30:35

  2012年4月的一个清晨,我正在埋头拍摄拆迁中的永川路,忽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微光中一位老人正在伏案埋头晒鱼。

  后来,我又发现这一带晒鱼还挺成气候的,有时规模还挺大,这在现代城市很少见。

  出于好奇,我在这里拍摄了很久,其间访问了多位晒鱼户。我问他们:“你们这晒鱼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一位老人说:“我老婆在这儿晒了几十年了。”“那比你老婆还早的人还有吗?”“这一带很早就有人晒鱼,我们都习以为常了,家家户户都会晒鱼,只不过我们是以此为生计,养家糊口。”原来,古时永川路作为白鹿城东门外一个旮旯,因这里附近有鱼码头,盛产一种非常漂亮的鱼,水产又在这里集市买卖,人们习惯称其为花鱼巷(现永川路)。这里的人世代保持有晒鱼的习俗,并以此为生。

  晒鱼也是个技术活。有一天我去那里,竟然没看到一条鱼,我问一位晒鱼的老伯,老伯告诉我说:“这两天气温骤变,海上风浪大,海面气温低,鱼游到深水区潜伏在那里不动了,渔民也不出海捕鱼,鱼自然就少了。等到气温升高,风平浪静时,鱼成群结队出去觅食,大量捕捞的可能性就增大,市面上的鱼就多了。”他还说:“鱼外表都有特征,我们长期晒鱼,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不是本地鱼。”“东海的鱼吃起来味道最好,所以深受市民喜爱。”

  晒鱼还是个挺辛苦的活。老伯一般是早上三四点钟便起床,去鱼市采购鱼,鱼到手后,为保持鱼的新鲜度,立即清洗,清洗后立即晾晒。“鱼摆到竹簾上后要再次冲洗,这样鱼表皮光鲜度会更好。拂晓前力争全部晒出,一个日头晒过,在天黑前我们要全部收进,转手卖出。我们都有固定的客户。我们不储存鱼,买进、晒出、收进、卖出是我们每天的工作。如果场地不拆迁,收入还算稳定。”老伯还说:“我们最关心的是气候,现在科技发达气象预报挺准确的。过去我们凭经验观察气候,现在我们一方面根据气象预报,另一方面还是结合经验判断气候变化。因为不会观察气候是晒不好鱼的,有时候甚至会劳民伤财亏大本。我们做的是小本生意,只有用最快的时间卖出去,才会有钱赚。”

  老伯叹息着说,“永川路的拆迁完成了,一旦进场施工,在市区就再也没有这么好的晒鱼场地了。”对此,老伯思想早有准备,城市的土地寸土寸金,晒鱼肯定是晒不下去了。“我们年纪也大了,也该退休了,现在年轻人不干这事,也很自然。让他们去干他们该干的事吧。”

  二

  2021年2月15日上午,我散步至永川路,忽然发现还有一户人家在晒鱼胶。

  走近一看,这位老伯正是我当年拍过的,如今他气色红润,人也似乎年轻了不少。老伯两口子见到我,也认出了我,说:“你就是当年天天来拍我的人嘛!我认识你,只不过你老了不少。”我说:“多年不见,你气色比过去好了不少,人也长胖了,年轻了,还晒鱼吧!”“是,我一直在这里晒,过去晒鱼,现在晒鱼胶。所用的场地小一点,但还能晒。”

  “那与过去比,是不是现在轻松一点?”“是轻松一点,但早上照样还要起得早,同样要抢时间晒。”

  “那效益是过去好还是现在好?”“那当然是过去好,过去场地大晒的鱼多,效益也好得多。”

  他老婆有点不高兴:“你拍外面簾上的鱼胶吧,不要拍人,我那么难看,这里东西又杂。”我赶紧放下相机,和他们聊天,以缓解气氛,我问:“你们的房子是自己的还是租的?”“租的。”“那你们不是本地人?”“我们是小南门人,家住小南门。”乘着气氛缓和,我赶紧又拿出相机。没想到他老婆还是不乐意:“你说不拍不拍,把我的那些破破烂烂拍去干嘛?”我说:“我记录过程,尽可能多拍一些,反映晒鱼人的习俗,是好事,放心,不会是坏事。”她的声音响起来:“你不去拍簾子上的鱼胶,专拍我难看的地方,干嘛!”倒是老伯面带微笑地说:“拍吧!没关系。”我不好意思继续拍下去,收起脚架,走了。没走多远,就听到两口子的吵架声。

  回到家,我把事情告诉了我爱人,她让我赶紧送十个苹果十个瓯柑过去表示歉意。我提了苹果和瓯柑直奔老人的家,老两口正在忙着晒鱼胶,我说明来由:“上午来拍照惹你们生气了,送一点水果,以表邻居的歉意。”两老倒挺高兴,她说:“过去几十户人家同时在晒鱼,我们很配合拍照,现在只有我们一户了,我有点不好意思让你拍。”我告诉她:“拍片是为了记录全过程,原生态,过去有几十户人家晒鱼,现在仅剩一户人家晒鱼了,这样更显珍贵。晒鱼是一项重要的民俗风情和文化遗产,我记录得越多越细越好。”他俩死活也不收我的水果,最后只勉强收了两个瓯柑。

  (王超俊)


更多鹿城新闻

图片新闻

更多视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