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今日关注  -> 正文

一地办事,享三地改革红利

来源: 浙江在线  发布时间: 2020-04-03 14:47:11

  浙江“最多跑一次”、上海“一网通办”、江苏“不见面审批”,创新政务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沪苏浙三地各有所长。在长三角一体化大背景下,三地能否打破行政边界,取长补短,释放更多改革红利?

  4月1日,青浦、吴江、嘉善三地签订“改革备忘录”,共同推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在前期探索基础上,三地将在数据连通、统一事项清单、材料互认、电子签章、政务服务标准化等领域加强合作,推进跨区域政务服务一体化。

  未来,在示范区,选一地就近办事,就可享三地的改革红利。

  高频事项 “一网通办”

  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是实现长三角一体化的关键举措,也是公众关注的热门话题。4月1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专门举办“创新工场”活动,请青浦、吴江、嘉善三地的相关负责人以及两省一市的专家学者、市民代表,线上线下互动讨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自去年11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成立以来,市民在青浦、吴江、嘉善办事,地理的界线越来越模糊。在三地的行政服务中心,已经有“自助通办”机170余台,青浦、吴江、嘉善分别有152项、442项、202项事项和证明,可以在“自助通办”机上实现异地自助办理。

  与“自助通办”各类证明相比,更进一步的是示范区内部分审批事项“一网通办”。比如在吴江,可以直接办出青浦的营业执照;在青浦,嘉善人能办理跨省异地就医登记备案。这些原本三地各自办理的事项,如今正在实现跨省域互办。

  小小一张营业执照,背后是三地紧密合作,破除行政藩篱。去年以来,三地联合召开了6次研讨会,就市场主体准入标准、审批模式及办理期限等一些机制性问题,逐一破解。三地删繁就简,各取所长,就登记许可“证照联办”、企业注册跨区域通办等形成10条政策性实施意见达成了共识。

  目前,三地从企业、群众最关注的高频事项为切入点,梳理出一批“最优化、最简化”,可以在一体化示范区通办的事项,共51项。其中,企业事项有30项,个人事项有21项。这些政务事项可以在线上的长三角一网通办专栏“一地认证、一网通办”,也可在线下的长三角一体化服务专窗实现“收受分离、异地可办”。

  优势叠加 系统集成

  青浦、吴江、嘉善三地,从资源禀赋、经济水平到办事流程、办理标准各不相同。如何在更大范围内推动政务服务一体化,织出一张真正属于示范区的便利办事网,实现“一网通办”,仍然任重道远。

  不少与会嘉宾提到,现阶段三地在数据跨行政区域连通、更大范围证照互认、政务服务标准化等方面还有一系列瓶颈待突破。其中,许多政策没有先例可循。

  “检验一体化示范区改革的成效,‘不要我觉得,而要你觉得’。”在讨论会上,苏州市行政审批局副局长陈栋贤说,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让群众满意。实现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最终是为了提升百姓获得感,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三地都能秉承这种理念,就可以打破传统思维的束缚。

  在数据、证照共享互认上,三地已首批实现企业营业执照、居民身份证、驾驶证、结婚证、居住证、行驶证、医学出生证等8类证件共享互认。目前,第二批推进社会保障卡、食品生产许可证、高等教育学位、学历证书等11类电子证照共享互认。

  “三地的改革措施,要从简单的物理相加向化学聚合转变。”嘉善县委长三办主任张赟说,抛开属地观念,打开大门,将改革举措系统集成。

  目前,青浦、吴江、嘉善三地明确了接下来的政务服务“一网通办”的改革方向,并且签订了备忘录,主要包含8个方面:加快推进示范区政务服务一体化工作;创新推出示范区移动端政务服务;深化个人企业“一件事”改革;深化“无差别全科受理”改革;深入开展政务服务标准化工作;深化市场监管模式改革;深化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改革;研究推进政务服务法规规章和制度规范调整。

  “示范区要发挥好‘长板效应’,三地各扬所长,做长‘长板’,博采众长。”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翁建荣说,示范区要在政务服务领域,通过集中化、集成化、高强度的改革实践,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的区域发展贡献力量。

  (记者 施力维 通讯员 张文燕 宋依依)

更多鹿城新闻

图片新闻

更多视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