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30秒,世界上就有一名糖尿病患者的腿因病被迫截肢。这些患者经常患有神经病变,下肢感觉丧失,因此无法检测到由不合适假体造成的损伤,从而导致截肢。加拿大科学家近日在美国物理联合会期刊《生物微流体》上,展示了他们使用支持微流体的柔性机器人技术开发的新型假肢,有望大大减少脚踝和膝关节截肢患者的皮肤溃疡和疼痛。
通常糖尿病患者截肢后使用的假体包括织物和硅胶衬垫,可添加或移除以改善贴合性。截肢者需要手动更换衬垫,但神经病变会导致感觉不佳,使这一切变得困难,并可能对剩余肢体造成更多损伤。
滑铁卢大学研究人员说,典型的硅/织物肢体衬垫不是创造一种新型的假肢窝,而是被单层衬垫取代,该衬垫集成了软流体执行器作为接口层。这些执行器的设计目的是根据残肢的解剖结构将其充气至不同的压力,以减轻疼痛并防止压疮。
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使执行器小型化的方法。他们设计了一个带有10个集成气动阀的微流控芯片来控制每个执行器。整个系统由一个微型气泵和两个向微流控芯片提供空气的电磁阀控制。控制箱小而轻,可以作为假肢的一部分佩戴。
研究小组中包括在假肢装置方面拥有丰富经验的医务人员,他们提供了假肢窝所需压力的详细数据。该小组对每个执行器提供的接触压力进行了广泛的测量,并将这些与工作假体的所需压力进行了比较。
结果发现所有10个执行器都能产生所需范围内的压力,这表明新设备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将运行良好。研究小组计划展开进一步的研究,将压力传感器直接集成到假肢衬垫中,还可能使用新推出的包含压力传感材料的针织柔软织物。
【总编辑圈点】
当提到新型假肢,往往想到的是那些具有脑机接口功能、能灵敏完成各种抓握动作的机械手。但其实,更常用到的假肢,正是文中提到的这种。但机械与肉体的结合并没有外界想象得那么轻松,病人会痛,皮肤会因挤压长出溃疡或者压疮。于是,研究人员将柔性机器人技术用到了新型假肢,一个带有10个集成气动阀的微控芯片可进行控制,根据残肢结构来调整不同的压力,从而让假肢佩戴者能够更加舒适。这是一项能让一群人实实在在受益的创新。(张梦然)
鹿城新闻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鹿城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鹿城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鹿城新闻网",违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鹿城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致电,联系电话:0577-8803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