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部门快讯  -> 正文

区应急管理局:夯实防灾减灾基础工程,提升应急能力

来源: 鹿城区应急管理局  发布时间: 2020-01-02 10:46:46

  鹿城区应急管理局从部门成立之日起,就提高站位,切实扛起历史使命,开始谋划建立大安全大应急大救援的新体系,进一步掌握分布在全区各处的各类隐患,预判可能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调动最有效的应急救援力量,实施最科学的应急救援措施,来捍卫城市的公共安全。

  鹿城是温州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密集,经济集中,老城区基础设施陈旧,各类城市安全隐患风险并存,在城市安全方面压力巨大。同时,地处主城区的鹿城,仍然有非常丰富的山地资源,林地面积20.8万亩,占全区面积47.4%,森林防灭火工作量大面广,此外,由于地处东南沿海,该地时常发生台风、内涝、暴雨等自然灾害。经统计,地质灾害点35处,城区易涝点13处、水库3座,水闸40座,山塘18座,小流域13处,海塘、堤防49.56公里,城区C级危旧房1896幢,在自然灾害前将面临很大程度的风险压力。该局将通过多项措施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打造风险一张图,实现公共安全风险管控。应急管理部门建设统一高效的风险管控平台,对重要防御对象进行动态监测并采集应急预案、应急力量和各类应急资源要素,形成风险管控一张图,只须一把钥匙,就可以在一张图上开启“全区应急指挥大脑”。经过一年的努力和探索,“风险一张图”已经初步形成雏形,并且在日常的应急管理中发挥良好的效应。目前涉爆粉尘在线监测数据、智慧用电在线监测数据、危化品单位传感器和视频在线数据、各类水情雨量和视频在线数据已经实现实时接入。

  打造齐抓共管,各部门协同配合的防治格局。针对改革过度期,应急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职责一时难界定,为避免造成了防和救的割裂,一方面以会议纪要和备忘录的形式同区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等部门明确了职责分工,另一方面协调双方共同开展前期防治工作,针对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强组织领导,形成齐抓共管、协同配合的防治格局,确保无缝衔接。年初完成割草带建设49.3公里并推进生物防火林带补植工程建设,总补植任务85.1 亩,补植苗数1.4万株

  提升基础工程,形成群防群治的防控格局。对2个区级和14个街镇的应急物资集中储备点进行了修缮和物资补充;提前完成了省里下达的31个避灾安置点规范化建设,及时消除威胁30人以上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核销地质灾害隐患点51处。

  强化宣教培训,形成全民参与的安全格局。通过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公共场所、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建成了4个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基地和90个“七进”示范点,连续三年获得全省“安全生产宣传月”优秀单位,特别是今年6月21日在鹿城区轻轨惠民站承接举办了全国首个安全生产主题站馆揭幕仪式活动,赢得国家应急管理部的赞誉,展示了温州形象。

  汇聚全社会力量,构建多层次应急救援格局。整合资源,规范建设了13支社会应急救援队伍,打造了覆盖水面、陆地、山地一体化的救援体系。培育壮大14支街镇应急民兵救援队伍和20支社区应急救援小分队,做实做细社区最小微单元的安全管理。整合建筑、交通、水利、危化、特种设备、电力、公共卫生等7个行业类别24支专业救援力量,纳入抢险救援应急体系。截至目前,各民间救援队核心队员人数466人,车辆45余辆,配备有冲锋舟28艘,橡皮艇18艘,快艇2艘,摩托艇1艘,无人机6架,单人动力滑翔伞8台、双人动力滑翔伞1台、双人动力三角翼2台,救生圈救生衣100余套,绳索装备210套。尤其黑马救援队,是我区目前装备最齐全的队伍并且多次参与到全国各地的搜救行动,除配有个人装备108套,救援车辆11辆,冲锋舟5艘,快艇2艘,无人机2架等常规设备外,还配备了热成像仪1台,水下探测仪3台,大型发电机1台,潜水装备3套以及各种其他救援装备,特别是在今年永嘉山早村受9号台风“利奇马”影响引发山体滑坡,他们闻讯后第一时间携带装备、赶赴灾害现场高效有序展开抢险救灾,展现了“大爱”的互助精神和过硬的救援能力。


更多鹿城新闻

图片新闻

更多视频新闻